关于我国刑事悬赏的法律透析及其制度构建5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5-10-23 11:34) 点击:421 |
五、构建刑事悬赏制度的司法功能解读 刑事悬赏制度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交易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公安机关获取充分信息,从而提升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查处;还有助于增加犯罪者的防御成本,从而减少犯罪行为。 (一)刑事悬赏制度增强公权能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日益增多,而公安机关的社会控制能力又相对削弱。所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悬赏制度就特别必要。因为打击、惩罚犯罪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形之下,打击、惩罚犯罪就会受到资源的限制。因此,公安机关拥有的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打击、惩罚犯罪能力的强弱。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安机关所能支配的资源相当有限,这是我国的公安机关打击、惩罚犯罪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之一。 对公安机关而言,刑事悬赏制度创设了一种新的、低代价的信息获取渠道,这种渠道的有效使用能够增强公安机关的侦破能力,确保打击、惩罚犯罪的实现。在实践中,刑事悬赏制度不仅能够使公安机关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信息,还能获得在其它制度下所不能获得的信息,从而增强公安机关的信息、打击能力。这种制度在我国目前应该普遍地建立。事实上,刑事悬赏制度简单的讲就是公安花钱买信息的一种制度,相对于其它信息获取渠道而言,这是一种低代价的、有效的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制度。 (二)刑事悬赏制度促使犯罪者减少犯罪行为 刑事悬赏制度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刑事侦查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还会增加犯罪者的违法成本。因为犯罪者害怕被人民群众发现举报而不得不增加各种防御性支出(如因选择更严格的逃匿措施、更可靠的合作对象而增加的支出等),以确保本人的行踪信息不被泄露,这种防御性支出在量上如果大到一定程度,使犯罪者不能因犯罪行为而有利可图,由此犯罪行为就可能减少。 刑事悬赏制度还对犯罪者和潜在犯罪者起着“恐吓”作用。法律通过后果模式的设定并切实实施而对行为人产生作用,但在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会得到惩处,而潜在的犯罪者在预谋犯罪时必然经过严格的利益核算,犯罪行为被查处的概率越大,犯罪者的预期犯罪成本就越大,犯罪利益就越小,其做出违法行为选择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越小。刑事悬赏制度在增强公安机关信息能力并实质上提高犯罪行为被查处概率的同时,还会对犯罪者和潜在犯罪者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因为公安机关通过刑事悬赏制度增强其信息能力没有上限,所以,这会导致犯罪者和潜在犯罪者对犯罪行为被查处的概率产生比较高的理解,从而会降低其核算的犯罪收益;犯罪者还会担心被群众甚至是同伙发现、举报而时时处于恐惧之中,对犯罪者而言,这种恐惧本身也是一种福利损失,这种利益上的损失会降低其做出犯罪行为的净收益,这也会减少其对犯罪行为的选择。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