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档案
叶文波
叶文波律师
北京 朝阳区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叶文波律师创立的北京市元品刑辩律师团队是国内最具权威的刑辩律师团队之一。所有团队律师必须具备法学硕士以上教育背景(全日制),并有三个以上诉讼专业经验以及丰富的驾驭案件能力,以保证案件的质量。本团队长期与国内顶尖刑辩律师合作,并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大学的多名顶尖法学专家顾问,为我们提供强劲的高端法学理论支持,这是我国法学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同时我们还与各级司法、政府、传媒、行业协会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案件公平、合法的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司法和媒介保障。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实现形式2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5-10-23 11:12)    点击:362

 四、审查起诉、提起和支持公诉,这是实现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职能的法定形式。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终结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依法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诉讼活动。 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对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经过审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给被告人以刑事处罚的活动。

       支持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诉案件时,派员出席法庭,进一步阐明和维护公诉意见,揭露、证实犯罪,协助法庭查清事实和作出正确判决的一种诉讼活动。

      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性质,是对刑事法律的实施实行监督。其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提起公诉是公诉活动的核心内容,审查起诉是提起公诉的准备和基础,出庭支持公诉是提起公诉在审判阶段的延伸。 审查起诉、提起和支持公诉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

       人民检察院通过审查起诉、提起和支持公诉实现侦查监督职能和审判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的规定,对侦查机关在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正确性予以确认,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二是可以及时发现侦查机关在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上存在的问题,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防止错误起诉,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三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四是通过审查案件,可以发现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是否有遗漏的罪犯或遗漏的罪行,可以防止放纵犯罪分子;五是通过审查案件,对整个侦查活动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可以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六是通过出庭支持公诉,指控犯罪,参与法庭调查与辨认,可以对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五、量刑建议,这是实现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的非法定形式。

        量刑建议(求刑权),是指公诉人在出庭支持公诉的过程中,在发表公诉意见时,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代表人民检察院建议和要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处以某一特定的刑罚(或免予刑罚),即在刑种、刑期、罚金数额及执行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

       量刑建议的理论和司法实践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这是量刑建议的理论基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七条第四项的规定:“控辩双方对此类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将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是量刑建议的司法实践法律依据。一般而言,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的案件,控辩双方对定罪是没有分歧意见的,故公诉人出庭公诉的中心任务就是对量刑发表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全国各地检察院“积极探索量刑建议制度。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公诉职能,强化对审判机关量刑活动的监督制约,保证案件公正处理,要在总结一些地方探索量刑建议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稳妥地开展量刑建议试点工作。要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依照刑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在庭审中就犯罪嫌疑人的量刑幅度向人民法院提出具体建议。要把探索实行量刑建议制度与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结合起来,推动量刑工作严格依法进行。”[2]2005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下发《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量刑建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在全国各地检察院推行。

       量刑建议法律性质:(一)从公诉活动的内容来看,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提起公诉是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的核心内容,其根本任务是向法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并要求法院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就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部分。(二)从刑罚权的内容来看,量刑建议权属于检察机关的专有权力。从理论上说,国家刑罚权由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和行刑权四个方面构成,它们通常分别由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狱政部门行使。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和审判机关的量刑权是在不同轨道运行的两种权力,量刑建议权的存在与行使并不构成对审判机关量刑权的侵犯。[3] “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行使刑事监督权的另一种重要方式。”[4] 人民检察院通过量刑建议的形式实现刑事审判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检察机关在审判过程中提出量刑建议,首先着眼于使定罪更加准确,定罪是量刑的前提,使公诉意见准确和完整地被审判机关采纳;二是量刑建议属于预防性监督,是检察机关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具体刑罚向审判机关提出的正式意见,可起到防止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的预警作用,可以有效的制约审判权的滥用;三是量刑建议是抗诉案件的前奏,若审判机关偏离量刑建议,出现畸重畸轻判决时,为抗诉提供了前期准备。 量刑建议虽有一定的理论和司法实践依据,但毕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应当完善立法。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力争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解决使用量刑建议的程序上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制定统一的量刑标准,为检察机关提出更加准确的量刑建议创造必要的条件。[5]

      六、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这是实现审判监督职能的法定形式。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是指人民法院讨论重大疑难案件,与检察院意见有重大分歧时,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发表检察机关的意见,供审判委员会参考。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手段是其实施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形式,是实现法律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按照法律监督权保证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的本质要求,只要能够保证法律正确、统一实施,只要能使法律得到有效地公正地执行,任何合法的法律监督手段都应当被认可。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法律监督权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制约的一种制度创设,是检察权对审判权监督制约的重要途径,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确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的法律依据是《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

      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实现审判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审判委员会出现下列情形时,检察长可以在事前监督进行纠正:审判委员会案件提交程序不合法;不属于该院管辖的;违反法定审理和送达期限的;二是对审判委员会出现下列情形检察长可以事中监督进行纠正:审判委员会委员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审判委员会人员组成不合法的;审判委员会审理程序不合法的;承办人员报告案件片面、失实的;审判委员会对有关程序问题所作的决定违法的;审判委员会议案侵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的;三是对审判委员会出现下列情形检察长可以事后监督: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中有违法情形的;审判委员会委员在案件处理中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渎职行为的;作出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的。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列席会议的检察长或副检察长除回答审判委员会的提问外,原则上不参与案件的讨论和评议。只在会议讨论结束、决议形成之前,发表检察机关对所讨论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供审判委员会参考。同时对审判委员会召开过程中需要纠正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并记录在案,然后连同审查意见一同移交给审判委员会。[6]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没有法律约束力,检察长发表检察机关对所讨论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审判委员会参考。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的形式还存在“列席的目的、列席人员的范围、列席的案件范围、列席的启动程序、列席监督的内容和形式不明确”的等诸多问题。[7]应当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来解决,以利充分发挥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实施审判监督职能的作用。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叶文波律师提供“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房产纠纷  刑事辩护  工程建筑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叶文波律师,叶文波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叶文波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3911128189,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叶文波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朝阳区律师 | 朝阳区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叶文波律师主页,您是第335595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