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档案
叶文波
叶文波律师
北京 朝阳区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叶文波律师创立的北京市元品刑辩律师团队是国内最具权威的刑辩律师团队之一。所有团队律师必须具备法学硕士以上教育背景(全日制),并有三个以上诉讼专业经验以及丰富的驾驭案件能力,以保证案件的质量。本团队长期与国内顶尖刑辩律师合作,并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大学的多名顶尖法学专家顾问,为我们提供强劲的高端法学理论支持,这是我国法学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同时我们还与各级司法、政府、传媒、行业协会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案件公平、合法的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司法和媒介保障。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刑事和解应注意纠偏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5-10-16 11:35)    点击:344

对刑事和解案件的行为人从宽处理,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但这种新型办案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某些原来不曾涉及,或者有必要重新研究审视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对当前办理刑事和解案件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某些操作中容易失当的问题。

  第—个现象,和解案件范围宽泛。司法实践中,以和解方式处理的案件,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故意轻伤害案件肇始,现已扩展到侵犯财产的故意毁坏财产案件,危害公共安全的交通肇事案件,扰乱公共秩序的寻衅滋事案件、妨害公务案件,等等。

  相关问题是,确定刑事和解案件的原则、标准不明确。以追诉权能划分的话,上述这些案件均是破坏社会秩序和公众权益,个人并不具有自诉权能。对公权力追诉的案件,出于当事人同意和解的意思表示,对行为人从宽处理,法理依据是否充足?如果和解案件性质界定模糊,会不会造成司法机关各行其是,不利于保证法律和执法活动的严肃性呢?

  第二个现象,被害人获得赔偿数额巨大。一起轻伤害案件,被害人医治伤情的实际费用可能仅几十元、数百元,而实践中却不乏被害人获得数万甚至数十万元赔偿款的案例,还出现了致一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件的行为人,向被害人家属赔偿上百万元的案例。

  相关问题是,刑事和解赔偿数额有没有合乎情理的界限或标准?如果认可被害人索要不合情理的赔偿,就等于使行为人付出不必付出的代价,并以此决定对行为人的从宽处理是否有碍行为人合法权利的保障,有鼓励乘人之危获取利益或“以钱赎刑”之嫌,有损于社会道德意识的培育?

  第三个现象,行为人附加条件给付赔偿。刑事和解案件中行为人的悔过行为是因,从宽处理是果。但有的行为人倒果为因,对支付赔偿附带条件,要待处理达到某种从宽程度后,再行全额支付赔偿款。

  相关问题是,从宽处理刑事和解案件,是出于鼓励真诚悔过致歉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以达到正义的目的。如果对不存在真诚悔过、主动积极赔偿真实性的行为予以认可,会不会助长投机欺骗的不道德意识,且使得司法机关和法律后果成为双方当事人利用的工具或筹码?

  第四个现象,被害人决定行为人的从宽与否。被害人不论出于何种考虑,只要同意和解,行为人就可获得从宽处理,而如果被害人敌意强烈,不表示谅解,那么,行为人即使悔罪和歉意更真诚,处理时也就很难达到与和解情况下同等的从宽程度。   相关问题是,行为人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说明他的主观恶性程度低,人身危险性小,给予从宽处理,理由充分。但是因被害人不谅解,有的还是非理性的情绪化表现,即不对行为人同等从宽处理,会不会事实上形成司法裁量权转化为被害人的决定权?这种结果有没有充足的合理性、正当性,实体公正会不会受到损害?

  第五个现象,刑事案件性质发生改变。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案件,常常要求侦查机关撤回,作撤案处理,使得刑事案件性质改变为治安案件或不作为案件处理。

  相关问题是,对符合刑事追究条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仅因双方和解而改变性质,发生刑事诉讼程序倒流,是否有现行法律依据和法理支持,这种裁量结果是否超出法律限度,形成与严格依法原则的冲突?

  综上,笔者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正确有效地适用法律十分有益,但是贯彻政策是—项综合、系统、复杂的活动,不能简单、片面,用—种倾向掩盖另—种倾向,而应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保证贯彻政策合法合理合情。在立法对和解案件范围、调解主体、程序以及从宽幅度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之前,处理和解案件的执法务必慎重,违背现行法律规定,超越职权、盲目扩张适用案件范围和从宽幅度,都不妥当。

  执法者的责任,不仅是坚定地贯彻政策,还应时刻警惕政策的异化,防止因理解和执行不当,使刑事政策有损于法律的统—正确实施。执法者对贯彻政策出现的利弊、正误问题,应高度重视,多维度深入思考,做到既有效化解即时矛盾纠纷,又保证与长远法治要求的一致性,避免用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法治观误导社会,损害社会的法律信仰,使执法活动切实达到维护司法和法律权威,推进法治建设,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法治目标。

  (作者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出处:检察日报

       方工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叶文波律师提供“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房产纠纷  刑事辩护  工程建筑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叶文波律师,叶文波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叶文波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3911128189,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叶文波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朝阳区律师 | 朝阳区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叶文波律师主页,您是第335595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