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公安局,当天就可以出现场抓人;
进了检察院,当年大概就可以上法庭;
如果进了法院,一年多就可以自己审案员;
但是如果当了律师,在北京,没有18个月基本上拿不到律师证!
这在漫长的时间,实习律师自己不能办案件,如果有那么一两个胆子大的,想自己做案子的,得小心当事人以诱骗罪控告!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实习期间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安心做律师助理;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
跟谁做助理?怎么做助理?做多长时间的助理?
律师有综合律师,也有专业律师;有技术型律师,也在关系型律师;当然还有合同法的、婚姻法的、行政法、土地法,方向的选择是实习律师要考虑的事情,这要根据大家的爱好。
保持差异性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观,选择跟随什么样的律师,是实习律师们的爱好,鼓励试一试!
不过,我认为最差的选择就是不实习,有的人很精明:
第一、不到律师所实习,不愿意做指导律师的苦力;
第二、在企业甚至政府机构工作,继续拿一份高工资;
第三、等实习期到后找个案件挂个名,最好通过考核,拿到律师证,然后再出来挣钱!
以我近18年来的观察,凡是这样的精明者,最后没有见过几个成为好律师的!
以我认识的北京近千律师律师来看,那些最优秀的百十号律师,几乎没有一个是这么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
第一、律师业务70%不是法律问题,是技能问题;
第二、技能没有课程,学校里发现不了,大学无法传授,只能人盯人的跟随,只能进行个别培训;
第三、律师的第一理想应当是做事情,挣钱是伴随物;如果反过来,把挣钱当成第一选择,律师一定会以出卖当事人利益做为最优选择;
第四、技能需要有人去反复测试,技能失败的大部分都被淘汰了;能够在律师界生存10年以上的,基本上都是有一部分核心技能被社会认可的;这些技能不仅是有价值的,而且也是有价格的;
第五、实习律师如果想从执业律师处获得这些技能,只能以劳务的形式进行交换;即使实习律师愿意支付金钱代价,或者能够付得起这笔代价,指导律师因为缺少总结,也无法进行技能销售,结果导致无法交易。
所以,最成功的实习律师我想应当是这样的:
一、找到一名专业律师;
二、拿着很低的报酬(实习应当是补贴),做着最累或者无聊的工作;
三、总结着自己学习到的技能,为未来做好执业的准备,了解程序、学习技术、认识客户。
最后一个问题是,学习多长时间?
大部分人拿到律师执业证第一天就想单干了,再也不想受指导律师的压迫与剥削,这是很正常的,大家都要生存嘛,凭什么你一个案件收15万元,一个月只给我1500呢?
我得立马出来办案件,你收15万的,我只收1万5, 看客户选择谁。
大部分实习律师单干后,第一件事情基本上就是与指导律师进行竞争;
大部分指导律师也是这么过来的,很知道实习律师的想法,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指导律师的天然做法就是尽可能传授少的技能,尽可能的不让实习律师接触客户和价格。
所以,在实习期间,有的实习律师确实什么也没有学到,有时遇到的只是一名新指导律师,就是实习律师想学,指导律师也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实习期间遇到的是一种合作僵局:相互提防,有限利用。
要让实习律师与指导律师的合作变得愉快,让指导律师放心传授技能,让实习律师安心学习业务;我想应当有以下几个办法:
第一、实习律师自己要有一定的积蓄,不能指望实习期间的收入来养家糊口;也就是说,如果想挣钱发财,不要去做实习律师,或者不要去做律师;
第二、指导律师适当有一些补贴,做为基本的生活补助,至少让实习律师的午餐与晚餐能够有所保障;
第三、 实习律师可以选择为指导律师工作的时间,一年、二年、三年,指导律师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传授的技能与技术,例如第一年传授基本业务、第二年讲客户管理、第三年讲团队管理;
第四、指导律师的技术传授要有层次,实习律师的学习也有梯度,双方可以进行有效的渐近性知识与劳务交换:你跟随的时间越长,我传授的越多;你传授的越多,我跟随的时间越长!
第五、最好律师要有自己的特别立法,如果把实习中的培训与指导关系视为劳动关系,不仅大部分指导律师都不愿意接受,大部分律师事务所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的地方规定实习律师要与律师所签订劳动关系,要为实习律师缴三险一金,收入不得低于平均收入;我想这一点,可能把实习关系简单化了。
苏、柏、亚的关系在前期应当就是实习关系吧,技能一代代传承下去了;中国的一些大师,特别是艺术、武功,也都是有师承才有水平的;律师业,特别是那些专业律师业务,没有传承、没有指导与培训,后面的人很难上来,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律师技能的技术含量,让实习律师与指导律师之间的合作变得持久互利!